当看到红外热像仪中钨铜散热器将芯片温度稳定控制在85℃时,我知道这种奇特的热管理材料又将创造新的工程奇迹。我们为海洋钻井平台开发的W-15Cu复合材料,其热导率达到180W/m·K,同时热膨胀系数可调整至与硅芯片完美匹配的7×10⁻⁶/K。

在‘海洋石油981’平台的电力推进系统中,我们提供的钨铜触头成功解决了大电流开关的电弧侵蚀难题。通过液相烧结技术制备的材料,其电导率保持在45%IACS以上,抗电弧侵蚀性能比传统银基触头提升3倍。这条生产线配备气氛保护烧结炉,月产各种电触头组件2万件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参与舰船雷达系统的热沉设计。我们采用功能梯度材料理念,制备出铜含量从20%渐变至80%的钨铜复合块体。这个创新设计使得部件在承受300W/cm²热流密度时,最大温差不超过15℃,保障了雷达系统的稳定运行。

去年为南海岛礁太阳能电站开发的汇流箱散热模块,采用了我们独创的渗铜工艺。将钨骨架预制件的相对密度控制在80-85%,通过毛细作用实现铜相完全填充,最终获得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达到800MPa,完全满足抗台风设计要求。
现在实验室正致力于纳米结构钨铜材料的开发。通过机械合金化制备的50nm钨颗粒,在1350℃即可实现致密烧结,比传统工艺降低200℃。这个突破为制备复杂形状散热器开辟了新途径。
每当测试新型钨铜材料的热循环性能,看着它们在上千次冷热冲击后依然保持稳定的微观结构,我都会惊叹于材料设计的精妙。这些承载着热量调控使命的特殊复合材料,正在各个高温海洋装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24h服务热线:13800138000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科技园A座18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