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华强北科技园18层的实验室窗前,我望着窗外深圳湾的碧波,思绪飘向了更深处的海底。作为材料研发工程师,我们团队最近成功将AlCoCrFeNi高熵合金应用于南海3000米深的海底管道项目。这种五元合金通过独特的晶格畸变效应,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中腐蚀速率比传统316L不锈钢降低80%。
去年夏天,我们与中海油合作铺设的‘探海一号’管道系统,采用了我们研发的真空感应熔炼VIM-400设备生产的合金管材。该管道在含硫化物与氯离子的复杂海洋环境中稳定运行超过400天,未出现任何点蚀或应力腐蚀开裂现象。生产线上每批次可稳定产出直径508mm、壁厚22mm的管材150吨,填补了国内深海材料技术空白。
在研发过程中,我们特别优化了热等静压工艺参数,将处理温度控制在1150±10℃,压力达到150MPa。金相检测显示,处理后的合金晶粒尺寸稳定在2-5μm,维氏硬度保持在450HV以上。这些微观结构的精确控制,使得管道在承受30MPa内压的同时,还能抵御海底洋流的持续冲击。
令人振奋的是,今年初我们为马来西亚国油提供的特殊管件,在经受住印度洋季风季节考验后,客户特意发来检测报告:经过12个月服役,管道内壁仅产生0.03mm均匀腐蚀层,远超设计要求。这个案例让我们更加确信,高熵合金在苛刻海洋环境中的巨大潜力。

目前我们正在研发第二代多主元合金体系,通过在基体中添加1.5%钼元素,使材料在80℃高温海水中仍保持优异性能。新建设的等离子旋转电极制粉生产线,每月可供应3吨球形合金粉末,为后续增材制造工艺储备原料。

每当看到同事们在水下机器人传回的实时画面中,检查我们生产的管道系统,那种源自材料科学工作者内心的自豪便油然而生。这些躺在深海的特殊合金,正默默守护着国家的能源安全命脉。
24h服务热线:13800138000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科技园A座18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