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深圳华强北的实验室里,我抚摸着最新一批钛镍形状记忆合金样品,金属表面泛着冷冽的银光。三年前,我们接手南海某气田海底管道修复项目时,传统焊接方案在高压海流中屡屡失败。直到尝试了TiNi-80系列合金,其独特的超弹性与形状记忆效应让难题迎刃而解。
我们使用德国卡尔蔡司的SM-480型相变分析仪,精确控制合金在-10℃至50℃间的相变温度。当管道出现裂纹时,预置的合金套筒在海水温度触发下自动收缩,产生4.5GPa的恢复应力,将裂缝紧密贴合。这套方案比传统焊接效率提升三倍,且无需潜水员深海作业。

去年在北部湾的实战考验中,我们为中海油修复的12公里管道,经过两次台风季仍保持零泄漏记录。目前我们的月产能已达2000套修复组件,其中30%出口至东南亚市场。特别设计的TiNi-83B型号更适应高盐度环境,在pH值4.5的酸性海水中年腐蚀率小于0.01mm。

最近我们正与中科院海洋所合作开发智能监测系统,在合金中嵌入光纤传感器,实时传输管道应变数据。这个突破让修复材料兼具自愈合与预警双重功能,预计明年可规模化应用在琼州海峡的新建管道项目中。
24h服务热线:13800138000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科技园A座18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