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吊装设备将直径812毫米的钛合金管段缓缓放入海中时,我注意到起重机的负荷显示比预期轻了43%。这正是我们为琼州海峡跨海管道研发的TC4钛合金带来的变革——在保持550MPa屈服强度的同时,密度仅为钢的60%。这条总长28公里的海底动脉,因材料革新节省了3800吨吊装配重。

在深圳工厂的等离子焊接车间,我们采用PTA-80型自动焊机处理钛管对接缝。严格控制氩气保护氛围,使焊缝区的氧含量始终低于800ppm。去年为南海西部油田铺设的集输管道,在2000次压力循环测试中,疲劳寿命达到碳钢管的5.2倍。某船舶设计院的工程师在分析检测报告时表示:在温差达50℃的海洋环境中,钛管的热应力比钢材降低70%。

最近完成的北部湾项目更凸显材料优势。我们开发的Ti-6Al-4V-ELI超低间隙元素合金,在含有微生物的海水中展现出卓越耐蚀性。经过18个月实海挂片试验,其腐蚀速率仅为0.0005mm/年,且完全抵抗海生物附着。望着碧波中延伸的银色管廊,我确信这种飞航材料正在深海谱写新的传奇。
24h服务热线:13800138000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科技园A座18层